第681章 相互推诿

蓝盔十九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白色文学 www.bswx.net,最快更新灭明最新章节!

    李自成预备在遵义县增加三至四“里”,用于安置劳动积极的战俘,但跑遍了遵义县,却发现行不通。

    遵义县原先的十三“里”,基本上都是开辟了路径,与遵义县城之间,都有通行的路径,如果要增加数“里”,必须重新开辟路径,否则,百姓又是生活在交通不便的深山。

    想要开辟路径,对于大娄山麓的遵义县来说,实在太困难了,没办法,他放弃了增加“里”数的计划,转而在每“里”之内,尽可能开辟新的的土地,然后将原先的百姓合兵、迁移,将县城南部的东隅、永安、大溪三个“里”完全空出来,作为安置战俘的地点。

    汉人战俘集中在一起,有利于保持汉民族的特征和习惯,并逐渐影响周围新归化的汉人。

    在这个计划中, 唯一的难度,便是百姓的迁移,不过,如果百姓能分配到更多的土地,也许他们愿意迁移道附近,如果少量钉子户不肯迁移,也没关系,夹在汉人中,他们很快就会汉化。

    为了彻底汉化遵义县的百姓,李自成打算,以遵义县城为中心,向每一“里”修筑一条官道,只要道路能达到相应的宽度,将来一并浇筑水泥大道,在遵义县率先实现“里里通”。

    遵义的十三“里”中,北面的永安、南面的忠庄、天旺,原本就在官道上,只要将官道扩展至天旺“里”,这三“里”的中心地带,就会通行道路,剩下的十“里”,必须沿着原先的道路再行拓展了。

    幸好遵义府与遵义县之间,还不到三十里,三千战俘为了土地,众志成城,已经完成了道路的扩展,开始转入“里”道。

    马祥麟传来讯息,仁怀县已经完全拿下,问李自成下一步的军事行动。

    李自成立即传讯:大军暂时驻扎仁怀,尽量绞杀任何反对天命军的不臣之人,不久之后,将给仁怀县派去新的知县,在新的知县到来之前,先利用军队的力量,全面打倒土司,在百姓中开展“入汉籍、奉天主”的先期宣传工作。

    仁怀县有十“里”之地,土地和人口仅次于遵义府与遵义县,是李自成下一个归化的重点。

    李自成离开遵义县,回到遵义府,除了真安州距离遵义府太远,暂时放在一边,他要在府城内为遵义、绥阳、桐梓、仁怀四县招聘知县。

    经过与孔兰川的协商,招聘知县采取“科举”的形式,只要诚心归化为汉人,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考核,考试的内容分为两部分:天命都督府的律法;天主教的教义。

    从贴出告示之日起,报名时间为三日,考核之前的准备时间为五日。

    由于采取书面考试的形式,报名的人员,必须熟悉汉字,这样的一条规律,让许多有心参考的人,顿时望而却步,不过,府衙的告示中,明确告诉百姓,以后还会招聘吏员,条件不变。

    给出的三日报名时间结束,不出李自成所料,前来报名的人员只有九人,基本上都是原先土司的后人,普通的百姓,虽然会说几句汉话,但根本不识汉字。

    孔兰川将这九人集中起来,由府衙的吏员强化训练,除了加强汉字的学习,还解读天命都督府的四大律法,已经天主教的教义。

    只有五日的时间,要想学好汉字,根本不可能,但学好天命都督府的律法和天主教的教义、祷告文,却是不难,只要脑子没有进水,基本上都能学会。

    考核的事,李自成原本准备亲自来抓,但成都派出的传教士、汤若望派出的筑路技术人员分别到达了,李自成一面让他们实地考察遵义府与遵义县之间的路段,同时积累必要的筑路材料,之后便带着部分技术人员选址建立水泥厂。

    最后在遵义府西北的白云岩找到了烧制水泥的合适材料,李自成抽调两个百户的战俘,专门协助技术人员生产水泥。

    孔兰川考核的结果已经出来了,参考的九人,水平相差不大,综合个人的态度,最后选出田永茂、吴四喜、谭庐、罗文尧四人,分别出任遵义、绥阳、桐梓、仁怀四县的知县,至于落选的五人,只要平日加强学习,以后拆分县域,或是建设真安州的时候,还有可能得到重用。

    田永茂、吴四喜、谭庐、罗文尧分赴各县,在天命军的保护下,开始在各县进行“入汉籍、奉天主”的推恩工作,同时,土地改革也是一并进行,所有的土地重新分配,按照每丁二十亩的标准,重新登记人口、划分土地。

    整个过程的核心,除了给百姓划分更多的土地,便是与“入汉籍、奉天主”挂钩,只有“入汉籍、奉天主”的百姓,才能得到相应的土地,先支持天命都督府的,得到的都是良田,更加靠近水口,最后剩下的,都是半山腰的梯形田,如果土地不够,还得自己开垦。

    在每个县域内,都会留出一两“里”,预备给服役期满的战俘。

    李自成回到遵义县,一面监督道路建设,一面亲自协助田永茂,尽快完成土地改革,不要误了冬耕。

    田永茂按照李自成的指示,将北面东隅、永安、大溪三个“里”百姓,基本上全部迁出,只要他们“入汉籍、奉天主”,都会在临近的沙溪、北隅、乐安、通平重新分发土地。

    战俘们见李自成信守诺言,果然将东隅、永安、大溪三“里”的土地完全留下来,干劲不觉更大了,他们征得李自成的同意,先行扩展了东隅、大溪两地的官道,并将家眷迁入过来。

    不过,迁入的战俘中,尚有一部分战俘并无家眷,倒是让李自成比较头疼,如果不能繁衍人口,这些战俘即便有了土地,也很难安心定居,便托付知县田永茂,如果有可能,为这些鳏夫战俘牵线搭桥,让他们服役期满后,就能成家立业。

    由于遵义府属于南方,基本上没有严寒的冬季,当水泥生产出来之后,立即开始在遵义府与遵义县的天旺“里”之间修筑水泥大道。

    战俘们也是分做两份,其中的两个千户,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,分别从两端的遵义府、天旺里修筑水泥大道,另外一个千户,则继续扩宽遵义县至各“里”的官道。

    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    李自成在遵义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,杨嗣昌却是耷拉中脑袋,带着两份塘报,前去乾清宫求见朱由检。

    在宫门前,他思索良久,最终还是将上面的塘报调到下方,然后才让小太监前去通传。

    朱由检一直在期待着前方的军情,听说杨嗣昌求见,便让小太监速速传召。

    杨嗣昌脸色严峻,跟着小太监入了西暖阁,匆匆看来朱由检一眼,立即叩拜于地,双目紧闭,额头叩地,“臣叩见皇上!”

    “爱卿平身!”朱由检停下朱笔,给杨嗣昌赐了座,“杨爱卿,前方的战事如何?”

    杨嗣昌低下难待,支支吾吾的,“皇上……”

    朱由检心中一沉,一种不好的预感,顿时笼罩着他的全身,他勉强稳住身形,直视着杨嗣昌的双目,冷声道:“说,前线胜负如何?”

    杨嗣昌从衣袖中掏出一份塘报,看了一眼,见没有拿错,方才双手奉上,“皇上,鞑子克高阳,阁老孙大人……孙大人在城内组织家丁、百姓全力抵抗,但因寡不敌众……”

    “孙大人怎么样了?”朱由检心中“咯噔”一下,他没有去接塘报,只是冷冷地盯着杨嗣昌。

    孙承宗不仅是自己的老师,更是大哥朱由校的老师,一向忠贞不阿,是大明文武百官的典范,一旦孙承宗有个三长两短,自己如何向九泉之下的大哥交代……

    “孙大人……孙大人被俘,英勇不屈,被鞑子杀害……”杨嗣昌不敢抬头,他知道,接下来便是雷霆之怒了,他必须独自扛过去。

    “杀害?”朱由检这才接过塘报,仔细一看,不禁头晕目眩,“孙大人六个儿子、两个侄子,十二个孙子、侄孙殉国,全家老小四十余人全部遇难……”

    “皇上……”张彝宪见朱由检摇摇欲坠,赶紧抢过来,扶住他的腰身。

    朱由检用力将张彝宪推开,手指一张,塘报打着旋飘落在地面上,他用失神的双目看着杨嗣昌,“你让朕如何向先帝交代……”

    “皇上……”杨嗣昌大气不敢出,只是拼命将脑袋低到胸口。

    朱由检忽地觉得不对,“鞑子都打到高阳了,卢象升呢?卢象升在哪?”

    杨嗣昌忙道:“回禀皇上,卢象升不停劝告,擅自出战,在保定大败……”

    “擅自出战?大败?保定?”朱由检嘟囔着,“杨爱卿,什么叫擅自出战?如果不出战,难道鞑子自己会离开京师?卢象升总督各地援兵,难道不该出战?”

    “皇上,”杨嗣昌道:“卢象升有权出战,可是,在兵力准备不充分的情形下,他擅自进攻保定城内的鞑子,致使大败,士兵伤亡过半……”

    “这个卢象升……”朱由检一拳捶在御案上,“彝宪,传旨,罢免卢象升兵部尚书衔,着戴罪立功,如果不能驱逐鞑子,朕一并治罪……”

    “奴婢遵旨!”

    杨嗣昌见朱由检的怒气稍稍消退,方才掏出第二份讯息,再次双手奉上,“皇上,罗汝才接受招抚,被熊文灿安置在郧县,湖广流寇基本平息……”

    朱由检接过塘报,扫了一眼,长叹了一口气,却是默然无语。

    卢象升接到朱由检申斥的旨意,立即上疏为自己辩解:自己虽然总督天下援兵,但关宁、宣大系系的勤王兵马,根本不受自己调遣,在攻打保定的时候,他们原本做为后队,却擅自撤退,致使自己大败……

    又是相互推诿!朱由检皱起眉头,思索良久,卢象升虽然善战,但资历太浅,决定让首辅刘宇亮去前线督军,解决各地勤王之军的矛盾,同时传旨卢象升,让他进兵巨鹿,尽快将京师以南的鞑子驱逐出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