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三十九章 一理压士人

隐于深秋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白色文学 www.bswx.net,最快更新带着名将混三国最新章节!

    在长安朝廷这里看来,关东群雄一直都是他们的亲人。因为,士人这个集团发展至今,早就使得他们这一阶层盘根错节,密不可分。最直观的,便是杨彪跟袁术,还有着姻亲的联系。

    或许就因为这个,更因为袁术曾经也是起兵讨董卓的群雄之一,所以刘和逃出长安之后,第一站便来到了南阳。

    他本以为来到袁术的地盘上,应该如同到了亲人家里一样安全。但他错了,形势的复杂险恶已远远超出他的预料。关东群雄此时早已没有起兵讨董卓时勤王的热情,他们现在热衷的是扩张自己的势力,实现个人的野心,袁术同学更是处心积虑地想自己当皇帝。如果刘和跑到幽州联络上了刘虞,打败了董卓,迎回了天

    子,那自己的皇帝梦就将成为泡影。

    于是在得知刘和到来的消息后,袁术直接就把他扣留下来。不仅如此,袁术还有他自己的算盘:他知道幽州盛产天下名骑,对于地处中原的军阀们来讲,骑兵是一支不可多得的先进武装,有了骑兵就可以帮助他们在军阀混战中取胜。于是他欺骗刘和说,我也早有

    勤王的意愿,不如让你爹派兵来南阳,与我合兵一处共同进军。

    刘和相信了袁术了鬼话,他写信给刘虞,刘虞果真派了数千骑兵来到南阳。公孙瓒为了讨好袁术,也派了他的弟弟公孙越带了千余名骑兵前来相助。

    按说刘虞派来的兵应该由刘和率领,但袁术随后便与公孙越串通,拘禁了刘和,夺了他的军队。随后袁术就把刘虞援助的骑兵投入到军阀混战当中,完全背弃了他当初对刘和许下的诺言。

    刘和受到欺骗后,气愤不已。他身受皇帝和朝廷的重托,又怎么能够半途而废?于是他瞅准时机,从袁术手中逃了出来,准备途经河北前往幽州。

    也许是刘和的使命注定要遭到磨难,他在经过河北时,又被袁绍发现。然后,袁术的这位哥哥,也跟袁术做了同样的决定:把刘和扣留了下来。

    袁绍虽然和袁术打得头破血流,但在对待长安朝廷上的态度是一样的,如果让刘和联络刘虞勤王成功,自己称霸天下的野心又何从实现?

    这种默契,早就是关东群雄的共识——对他们来讲,不如让朝廷继续控制在董卓等凉州武人手中,因为董卓控制朝廷的不合法性,自己不听朝廷号令而扩张个人势力,就具备了合法性。

    另外,袁绍也想利用刘和。不过他要的不是骑兵,而是把刘和作为人质来要挟刘虞,让刘虞帮他对付公孙瓒。当时公孙瓒势力正盛,是袁绍的最大威胁。历史上刘和被扣留,一直到自己的父亲刘虞被公孙瓒杀死,这时袁绍才给了刘和一定程度的自由,他让刘和联络刘虞的旧部,以为刘虞报仇为名共同讨伐公孙瓒。于是,刘和便被绑在袁绍的战车上,身不

    由己的投入了军阀混战当中。

    刘和与刘虞的悲剧,见证了东汉末年忠心朝廷的传统士人,拯救国家社稷的艰辛历程。同时也说明了这条路是走不通的,东汉的统治已经到了穷途末路,再多的努力只能换来更多的悲剧。

    那些深受忠孝仁义教导的士人群雄们,已经蜕化成了自私自利的军阀,长安的朝廷已经被他们彻底抛弃了。

    但身在长安的士人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,他们也不知道刘和的遭遇,他们只知道刘和一去之后就再无踪影,于是在外援迟迟不来的情况下,他们只有自救了。

    他们自救的措施简单而又可笑——就是刺杀董卓。

    现在,刺杀董卓一事已经达成,长安这些士大夫仍旧没有醒悟。他们还在一厢情愿地以为关东群雄心向朝廷,是愿意屈居他们的领导下,共创士人执掌朝廷新篇章的。

    于是,就在何咸潜入陕县的这个时候,这些人其实也没闲着。在刘和音讯全无的无奈下,他们又派了一个名叫张种的士人,循着刘和的老路去联络关东群雄。

    至于这位张种老兄的结局如何,史书上并没有记载。不过,何咸却可以推测一番:比起刘和来,张种这种只想着让关东群雄前来卖命的士人来说,是没有一点利用价值的。所以,无论他走到哪里,都不会被人理睬。假如他真的还一腔热血向着朝廷,那惹怒

    了关东群雄,便只有死得更快地的下场

    可惜的是,这些历史注定的悲剧,何咸并不能对这些士人们说。即便说了,这些顽固不化的士人也不会相信。

    事情到了这个时候,其实便陷入了一个僵局。看着王允那张铁青的脸,何咸知道要让这个固执刻板的老人改变观念,便只有再度挥动一记重锤:“就算关东士人得知董卓身死消息,情愿举兵入长安共辅朝政,实现士人安邦治国的目标。可王公莫要忘了

    ,在下之前便有一句话,远水解不了近渴。”“当初讨伐董卓时,创造同盟便足足用了半年时间。而这些还只是十几路兵马,其余各郡守刺史,则是按兵不动。王公莫非真的以为,此番关东士人便能迅如星火,再度组建好联盟,扫清华阴、陕县、渑池

    一带董卓旧部,共襄盛举?”“屠户之子,不知道义正统,却在此妄议朝政,当真贻笑大方!”黄琬这时再也忍耐不住了,对着何咸怒声呵斥道:“当初联络关东士人不成,皆因董卓势大,关东士人各有琐事羁绊,才未能再度前来。此番

    董卓已死,天下平定旦夕可待,关东士人缘何还会不来?”

    “哦?.”何咸回头嘿嘿冷笑,丝毫不留情地反击一句:“只是因为董卓势大,朝廷危难,这些人便因琐事缠身而不至。可如今不过董卓身死,十万旧部尚存,这些人又岂会召之即来?”

    “何咸!你敢贬低我等士人辅国安邦之心?”黄琬勃然作色,纵然年纪不小,可一副张牙舞爪的姿势,看起来好像要跟何咸拼命一般。然而,就在这个时候,吕布却攸然站了起来,挡在了黄琬身前:“黄公,何咸此人在下不耻,可他这番话,在下却是认同的。求人不如求己,靠着那些包藏祸心的关东士人来拯救汉室危局,简直痴人说梦!

    ”吕布话音落下,始终静静看着何咸表演的杨修,这时也不由冷笑了起来:“黄公,还是坐下莫要丑态百出了。那句话怎么说来着?对关东士人靠得住,母猪也会上树!如今关东二袁相争,早就私表州牧刺史

    统占州郡,为了各自地盘,枉顾朝廷法度打得头破血流。如此种种所为,哪有半分心向朝廷之意?”

    黄琬怒火填胸,感觉自己快要炸了。可就在他准备大开嘴炮,轰得吕布和杨修两人粉身碎骨的时候,荀攸却也悠悠一叹,道:“黄公,慎侯此言,精妙有理,我等切不可将朝廷安危,系于关东士人身上。这世间之事,向来都是锦上添花易、雪

    中送炭难,我等若是不能靠自己力量解决董卓旧部,实难令关东群雄倾心俯首”“公达!”黄琬不敢置信地看着荀攸,随后再看着那些一个个陷入沉思萎靡状态中的士人,感觉这个尚书台都有些陌生:“你可也出身颍川望族,岂能与这屠户子一般,信这等危言耸听之语,毁王公挽救社稷

    之良策?”

    然而,就在他刚刚说完这番话后,主位上的王允,却喟然一叹:“子琰,此事休要再辩慎侯及诸位所言,确有道理。”说罢这话,所有人都看向王允,隐约中便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:似乎,承认何咸言之有理之后的王允,陡然间苍老了许多